中国专家共识: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临床试验中多亮度移动性测试的规范化应用

发布日期:
2025-03-25
出处: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5,41(3):169-177.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等眼罕见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有效评估IRD患者的疾病进展、创新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建立标准化的视觉功能评价终点和检测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是公认的视功能主要评价指标之一。然而,对于以视杆细胞严重损伤为主的IRD患者,这类患者多为严重低视力甚至法定盲者,BCVA这一传统指标的应用受到了挑战。为此,多亮度移动性测试(MLMT)作为一种功能性视觉评估工具应运而生。MLMT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评估受试者导航障碍路线的能力,设立分级评价标准,客观量化光照条件对患者移动和定位能力的影响,为IRD临床试验提供了新颖且量化的视功能评估手段。尽管MLMT展示了其独特价值,但国内目前尚缺乏关于该测试应用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LM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邀请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领域的临床专家、统计学专家及光学专家共同参与,调研当前MLMT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并制定针对IRD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中MLMT应用的共识性建议。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MLMT操作规范,指导眼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推动我国IRD临床试验的标准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IRD患者群体,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1100182
2025.03.27
回复
除了指南,还有不少疾病词条,对我帮助很大
/ 没有更多了 /
上传者信息
绿小团儿
于2025-03-26上传
编者信息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1950年有101人,2000年登记会员为4000人。当时全国眼科医师为22,000人左右。中华眼科学会逐年扩大了与国际眼科学界的联系,主持召开过多次国际眼科学术会议。经赵家良教授的努力,中华眼科学会终于2004年、2005年成为了国际眼科学会联盟(IFOS)和亚太眼科学会(APAO)的成员。 如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已传承至第10届领导集体,赵堪兴教授为主任委员。 1950年10月1日,中华眼科学会自己的刊物《中华眼科杂志》创刊号正式出版。

置顶